•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广东高校

中山日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荣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时间:2016年09月08日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筚路蓝缕 办人民满意教育

开启山林 建全国一流大学
 

学校校长、二级教授吴建新看望创业学生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2005年,在经济高位腾飞梦想的召唤下,中山市委市政府做出超常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一所肩负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任的高职院校应运而生。她就是中山人自己的大学——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从建校时间上看,我们是‘后来者’,要想实力‘居上’,关键要有与时俱进的目标。”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正是在这种敢想敢为、激流勇进精神的引领下,这座崭新的教育文化地标不断拾级而上,成为万千学子修德、砺能、笃行、创新的灯塔。
  十年来,在党政领导班子的密切配合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紧密围绕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办学质量,走出特色办学之路,逐步打造成为服务新型专业镇和中小微企业的“典范”、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地”和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航标”。
  十年磨一剑。在新的历史序幕拉开之际,学校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战略机遇——今年9月,顺应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及广东率先启动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高职院校建设的发展形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不负众望,成功进入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行列,在高职教育的华彩天地中舞出曼妙身姿,向全市人民交出了建校十周年的圆满答卷。
●专业围着产业转“适用+特色”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董华深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软件专业2013级学生,今年一毕业,他就能拿到8000元月薪。2015年,他因编程能力强,被广东信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前聘用。除了董华深,中山职院软件专业2013级学生在今年3月前,都已被用人单位“抢走”。
  “电梯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企业要通过与学校合作,拿到入场券,才能顺利招聘到人选 。”该校南区电梯学院常务副院长肖伟平介绍说。调查显示,电梯专业毕业生平均工资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10%以上,毕业生工作两年后进入生产技术管理岗位的比例达41%,毕业三年后进入车间主任、部门主管等企业中层岗位的比例超过12%。
  各专业人才紧俏是学校的亮丽名片之一。2015届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53%,位居全省高职院校之首。良好的就业形势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学校招生的火爆,连续多年学校成为考生的热门选择,招生录取分数线均高于省控线,第一志愿上线率均超过90%。
  在很多地区高职招生告急的今天,一所年轻院校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办大学要有气场,背靠经济母体,尤其是发达的经济母体,地方职业院校就一定有出路!”学校校长吴建新表示。
  中山市位于珠江口西岸,是珠江三角洲“A”字架构的中心点和“珠中江经济圈”的重要城市,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带动和辐射作用强劲,是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创新试点、“专业镇经济”的典型代表。办学之初,学校便明确了办学定位,在专业设置上充分考虑中山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特色,紧贴中山“一镇一品”产业结构,创新实施“一镇一品一专业”专业结构布局,建成与中山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等精准对接的5大专业群34个专业,基本涵盖中山全部产业形态,在全国首创灯具设计与工艺、电梯维护与管理和创业教育专业。目前,学校拥有省级一类品牌建设专业1个,省级二类品牌建设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1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新设了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培养市场紧缺人才。
  因适用而成特色,因特色而促发展。十年来,学校向中山各行各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2万人,成为珠三角尤其是中山企业生产、服务、管理一线人才的重要孵化基地。学校以4成中山生源,实现了超过8成毕业生留在本市就业,换言之,学校“截留”了一大批非本地生源参与本地经济发展建设,为中山新型专业镇建设贡献了大量人才。
  “一镇一品一专业”建设模式,也由此成为了全国“专业对接产业”的典型,得到了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成果,《扎根于产业园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入选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主编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书,是全国仅有的两个高职案例之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先后三次将学校作为典型案例加以推介。
●技能兴向做中求“高校+企业”推动教学实践无缝衔接
  学校教师杨珊是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每年有15名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进入她的工作室,学习系统的岗位知识和技能。“服装专业主要采用‘企业工场、工作室、课室’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将服装生产加工、产品研发、课堂教学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从设计样板到打板、从画图纸到生产出成品整个流程。”杨珊表示,学生还会直接到企业里跟班学习,参与服装企业的品牌设计,为行业培养“即刻能用”的人。
  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中心任务,学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形成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格局。如“多类型工作室制”的“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和“双轨并行,分层递进”的“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等。目前,学校校企合作单位200多家,其中154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专业覆盖面超过90%。
  动漫专业设立了大师工作室、国际企业项目工作室、企业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和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等多类型工作室。工作室制采用企业真实项目进行教学,将项目与课程结合,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完整的工作过程,逐步增强职业技能,了解市场运作及产业发展文化,成为与产业无缝对接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2010年上海世博会雕塑、珠海爱琴岛吉祥物开发、中央电视台乐比优优三维动画、小榄创意产业园、翠亨新区“3·28”招商动画演示……这些知名项目就出自该专业师生之手。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以过硬的职业技能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饽饽”。前不久,中山的大街小巷循环播放着《公安局防诈骗》系列公益宣传视频,她的作者——动漫专业学生李善美在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动漫制作”一等奖,这也是该校在此项目中第二次夺冠,不少公司纷纷打听联系欲以高薪聘之。据了解,该校学生历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21项、省级奖项191项,每年总分均列全省高职院校前5名。
  学到真本事,需要真环境,更需要有真师傅。学校大力实施能工巧匠落户工程、教学名师培养工程、专业骨干培优工程、教师转型提升工程和高级人才引进工程,打破人事政策壁垒,大量引进大师名师、职教专家、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423名,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占85%,社会上、企业内的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拔尖人才聘为专任教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其中聘请明阳风电集团董事长张传卫等企业兼职教师405人。
●大学办到镇上去“校区+园区”实现产教一体跨界融合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在顺应时势的同时,学校始终不忘“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不忘被动输血和主动造血的路径区别,不忘引领发展的使命担当,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提出,把新型专业镇建设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等“1+7”创新工程,推动“一镇一品”与“多镇一品”的专业镇向现代产业集群嬗变,并明确要求“加大市级财政和鼓励社会投入,支持多镇多方共建新型专业镇‘产业(人才)学院’,大力培养产业集群紧缺适用专业人才”。《纲要》的出台,让首创专业镇产业学院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红”了,越来越多的专业镇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把目光聚焦学校,进一步加深对接联系交流。“产教一体”的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在新一轮的“跨界融合”中擎起风向标。
  2011年,随着经济变革的逐步深化,专业镇创新驱动发展呼声弥急,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触到了“天花板”。为了进一步解决“教学生产协调难、兼职教师聘请难、学生顶岗实训难”等办学瓶颈,缓解专业镇转型升级面临的技术、人才压力,学校将服务焦点进一步集中于中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专业镇。
  经过多方调研和评估之后,学校提出依托现有优势专业 (群),与专业镇政府在其产业园区合办产业学院的构想,得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积极响应。产业学院还吸引对口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通过股份、捐赠、租赁等方式合作办学,形成了多元投资办学体制,吸纳资金8000余万元,先后建成南区电梯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古镇灯饰学院和小榄学院等4个产业学院。
  借助专业镇产业学院被产业园区天然包围的地缘优势,学校大力探索“镇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创新实施“政校企”人才共育、专业共建、师资共培、实习就业校企共推、共同创新、资源共享的“六共”育人机制,有效破解了“如何由人脉合作走向制度合作”难题,让学生的学习直接切中市场需求,通往生产一线,岗位实践能力大大提高。拥有400多家小微企业的小榄海溢会计服务部与小榄学院合作,聘请一线财会人员为导师,采用一个导师带五六个学生的小组教学,指导学生做真账,熟悉整个财会流程,探索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
  产业学院的建立,形成了校本部、专业镇政府、行业、企业和社区之间协同创新发展的办学格局,促进了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产业发展和社区发展。如沙溪纺织服装学院与广州春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服装精益标准化管理系统,与中山市暴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服装电商平台,直接服务企业,引领当地多家服装企业成功转型。产业学院改善了专业镇招商引智环境,小榄学院成功引进天德邦纳、菊城刺绣、半边榄等企业入驻学院,共建实训园区,iF国际设计奖金奖获得者马驰、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邱伟以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身份入驻专业镇,凸显高端人才集聚效应。学校“政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获评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多次在全国、全省会议上介绍产业学院办学经验。
●科研紧跟需求走“总部+基地”促进协同创新遍地开花
  “我的发明专利刚刚转让,但还有五六家企业追着要买。”学校教师聂建华最近很忙很开心。他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低氟水性流动变助剂锂皂石的合成方法,可以大量应用在药品和高端化妆品中,制备过程无毒、无害、无污染,具有广阔的经济前景。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利用丰富的人才智力资源、实训条件资源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服务,解决科技成果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优势,更是责任。学校紧贴中山 “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的新定位要求,突出“人才链核心区”、“产业链先导区”和“创新链集聚区”三大功能,依托产学研园创造良好的协同创新环境,聚集政府、高等院校、企业各方优势创新资源,打通学校与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专业镇对接渠道,形成“政府支持、学校主导、产学合作、项目驱动”园区运作机制,构建“创新在院校、创业在中心、实业在镇区”的“总部+基地”协同创新格局。
  学校总部通过汇聚整合政府、高等院校、企业各方优势创新资源,与中山装备制造研究院、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武汉理工中山研究院等研究院及相关企业组成“中山市产学研战略联盟”,成立中山市自动化研究所等10个市级应用技术研究院所,成立国家级游乐设施无损检测中心等4个检测平台,通过技术开发、中间试验、产品营销推广、零部件设计和加工及检测等服务,推动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山市产学研协同创新大本营和新高地。
  目前,产学研园已顺利完成一期工程规划,总建筑规模为37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技术研发与服务、产教合作和创新创业三大功能初显。引进中科招商集团合作创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科创业学院”,在产学研园内建立中科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技术转移示范基地和众创空间;与市科技局、经信局合作成立中山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即将落地。今年,原本由市政府投资1.3亿元兴建的产学研园,成功立项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获得1.25亿元经费支持。
  在校外,学校加强专业与专业镇联系,植根园区办学,设立产业学院,将专业办到专业镇,将科技人才派驻专业镇,将研发服务送到专业镇,近百名教师作为省部产学研科技特派员,协助镇区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农村科技特派员和企业科技特派员派驻人数和科技服务项目数居全省高校前列,有效推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一体化发展。办学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540余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省级课题56项,70多项科技成果逐步实现技术转移,并形成产业化生产。
  学校面向社会提供多元服务,助推幸福广东建设。开办市内首个社工专业,成立市内首个依托高校运作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中山市心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荣获“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承办了6个镇区的社会工作站,直接受益群众达到4万多人次,“高校技术支持”社工站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得到了原省长黄华华等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内首个社会创新基地——中国社会创新(中山)基地、中山市社会建设研究院、中山市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研究院等落户学校。学校加入广东省“圆梦计划”,帮助近千名产业工人实现了大学梦。搭建面向专业镇人口素质提升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累计承接各类培训20余万人次,积极开拓多样化短期培训和技能鉴定渠道,为社会培训了各种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保障。

为一线产业工人开设“圆梦计划”灯具班

●文化拓出中山路“技能+素质”提升人才质量办学水平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该有梦想,遵循取之有道的致富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有技术,且有能够带来稳定收入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动手能力;有文化,懂得基本的社会生活常识和遵纪守法、明辨是非的思想觉悟;有担当,养成助人为乐、甘于奉献、心忧天下、责无旁贷的主人翁情怀。”校党委书记尹绪忠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未来》一文中如是写道。对此,市领导专门做出批示,肯定“此文很有见地,对发展我市高职教育很有价值”。
  专业健身,文化塑魂。在提升学生技能的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培育和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学校将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博爱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愈挫愈奋”的进取精神融入理念建设、平台建设、氛围建设,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培养有梦想、有技术、有文化、有担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比如在理念建设方面,将孙中山精神融会贯通于办学理念、校训、校徽、校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领域,用伟人精神凝聚共识,激励青年学子开拓奋进、创新强国。在校园环境和行为文化建设方面,以伟人精神命名的学校道路、楼宇,以及孙中山雕像、岭南特色人文景观随处可见,为学校开展创新创业、励志教育、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铺就了最亮丽的人文底色。学校探索实施的“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受到团中央高度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职院是国内最早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之一。它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以“全面覆盖、分类施教、融入教学、实践育人”为原则,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创业氛围浓厚,涌现出一批投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师生“创客”团体。如将自己开发的系统卖给企业的“技术宅男”钟乘强,瞄准创意开设中山首家真人版密室逃脱俱乐部的凌金龙,成立吉士科技照明公司、年产值超千万元的黄前亮等。
  学校在全国率先与中科招商集团合作创立融资5亿元的中科创业学院。学校运营管理的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荣获“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称号。学校获得广东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称号,成为与985、211大学齐名的首批10所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之一。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先后取得 “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标志性成果,连续两年获评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广东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中山职院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勤于思考,敢于尝试,是真正能为企业作出贡献的人才。”一封来自企业的感谢信这样评价。信中说,学校2009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朱旭升、黄治明在顶岗实习期间,帮助公司解决了一单项目危机,为公司挽回近百万元的经济损失。诸如此类的案例不胜枚举。办学十年,有一个数据令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人非常骄傲,那就是,在“用人单位最满意院校”中排名全省第二。学生的成长成才、用人单位的认可,是学校“桃李满天下”的终极追求。
●二次创业开新篇“改革+提质”引领全国一流大学建设
  在全国率先启动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这既是适应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也是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统筹推进我省高等教育‘创强’的需要,更是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指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不负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努力将中山职院建成全省一流高职院校,为发展中山市高教事业作出新的贡献”的嘱托,成功进入省一流校建设前列。这既是学校建校十周年树起的一座里程碑,同时也标志着中山在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对于入选全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名单的学校,省教育厅一方面通过财政重点支持的方式,给予建设院校更多的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将参照省对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支持,进一步下放办学自主权,支持建设院校创新发展。借此契机,学校将从六大方面深化改革,包括实施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一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化 “一镇一品一专业”模式,建设高水平专业和优势、特色专业群;以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团队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建设若干重大研发服务平台,提升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贡献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等。
  为时养器,器为时用。以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为新起点,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将以二次创业心态进一步深耕主业、高位求进,主动融入新常态下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服务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在实现与城市发展的互促共进中,全面增强我市高职教育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十年峥嵘,迈步从头。通过新一轮的建设,学校办学水平和内涵发展必将跃上新的台阶,力争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有影响的现代化高职院校!
 

服装专业毕业生设计大赛异彩纷呈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实训


主要标志性成果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已公示)。
  ★广东省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入围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全国百强,全省仅5所高职院校立项)。
  ★全省高职院校唯一一个 “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事业单位”。师生专利授权量稳居广东高校前四名(含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85、211高校)。
  ★“创新强校”工程2015年度考核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五名。
  ★历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分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五名,获国家级奖项(包括一、二、三等奖)21项,占中山高职院校八成以上。
  ★2015 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53%,全省高职院校排名第一。
  ★《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培养质量、专业预警和产业需求2013年度报告》显示用人单位最满意院校全省排名第二。
  ★2015 年全省市属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工作成效考核排名第一。
  ★省级一类品牌建设专业1个,省级二类品牌建设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1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
  ★学校荣获“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等多项荣誉称号。

伟人故里的高职院校——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链接:

http://epaper.zsnews.cn/zsrb/ShowIndex.asp?paperdate=20160907&part=4&article=1

来源:中山日报A4—A5版 2016/9/7  责编:晏飞

 

上一篇:中山日报头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十年磨一剑建成省一流
下一篇:中山日报专访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张刚院长
(作者:佚名 编辑: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